改革开放激发长江干线货运活力 不断提升黄金水道功能
2018-12-17 行业:交通运输
“改革开放40年,激发了中国长江干线货运活力,年货运量增长了60多倍,目前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内河第一。”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局长、党委书记唐冠军16日表示。
唐冠军说,长江是横贯中国东中西部的水运大动脉,跻身世界上运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河流。回顾长江航运改革开放4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79年—1988年破冰启航期,航运市场逐步开放,行政管理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呈现出千帆竞发的新局面;1989年—1998年涉水闯滩期,航运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行政管理侧重于管市场,市场主体形成国有、集体、民营“三分天下”;1999年—2008年逐浪弄潮期,航运市场充分开放,行政管理侧重于管行业;2009年—2018年扬帆奋进期,航运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长江航运发展战略更加清晰,行政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唐冠军介绍,40年来,长江航运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基本适应到引领发展的历史性飞跃,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一是战略地位空前提升。40年来,长江黄金水道的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生态优势不断凸显,在国家战略中的主通道作用、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中的主骨架作用、在沿江产业布局中的主支撑作用、在多式联运中的主枢纽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基调作用日益增强,长江经济带一步步上升为国家核心战略。
目前,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和8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中上游地区达90%)主要依靠长江航运来实现;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000万人;每年对沿江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达2000亿元以上,间接贡献达4.3万亿元以上。
二是航运基础更加坚实。40年来,长江航道通航条件和支持保障设施大为改善,长江口深水航道全面建成,南京以下12.5米水深航道实现贯通,荆江“瓶颈”被初步打通,上游航道整治稳步推进,干支联通成网,长江干线全面建成高等级航道,并实现昼夜通航,通航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5万吨级海轮可满载直达南京港;南京至武汉航段可通航5000吨级海轮;武汉至重庆可通航5000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重庆以上航段实现了1000吨级船舶通航。三峡大坝建成形成了优良的库区航道;葛洲坝三线船闸、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和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升船机建成并投入运行。
同时,长江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亿吨大港从无到有,现在达到14个;万吨级生产性泊位从寥寥无几发展到587个;长江干线形成了三大航运中心、5个自由贸易区、22个主要港口、26个水运开放口岸。长江水系14省市拥有内河货运船舶近12万艘,船舶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日益提升,长江干线货船平均吨位从改革开放初期150吨提升到1780吨,增长近11倍,居世界先进水平。长江干线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成果显著,生产条件极大改善,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主体由过去国有经济一家独大,发展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存的格局。截至2017年底,长江水系14省市内河船舶运输企业达3700余家,港口企业2000余家。在运力发展方面,由过去政府对企业运力下达指令性计划,逐步转变为政府采取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运力总量、优化运力结构。在运价制定方面,由过去政府制定运输价格,逐步转变为内贸运输的运价和港口装卸费市场放开。
通过40年的改革发展,激发长江干线货运活力。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大幅增长,从1979年的0.4亿吨增长到2017年的26.9亿吨,增长66倍多,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内河第一;三峡船闸年货物通过量从0.34亿吨增长到1.42亿吨,增长3倍多;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从0.8亿吨增长到24.7亿吨,增长近31倍;集装箱由3.7万TEU增加到1750万TEU,增长472倍。液货危险品运输、商品车滚装运输和载货汽车滚装运输等各种专业化运输形式得到全面发展。
四是体制机制更加健全。40年来,长江航运管理体制不断调整,集中统一、权责一致、关系顺畅、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基本适应了航运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尤其是2016年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由长航局提议并创立的与沿江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沿江地市人民政府之间的“2+N”合作模式创立并巩固发展,系统内基层单位之间的区域联席会议制度基本建立,长江航运内外共建合力不断彰显。经过努力,长江航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是创新驱动强劲有力。40年来,长航局系统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航道维护管理、港口装卸设备研制应用、船型研发、船舶交通安全管理、三峡工程通航研究、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重大奖项,或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长江电子航道图和太阳能一体化系列航标灯,均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
同时,长航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涌现出了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一批科技人才队伍。“云上长航”不断推进,大数据体系初步构建,涵盖电子航道图、数字航道、电子巡航、电子签证/报港、远程申报、船舶动态监控、110指挥调度、北斗系统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或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长江航运的科技含量,增强了长江航运的核心竞争力。
六是生态保护成效显著。40年来,长江航运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发展的血脉,着力加强长江生态保护。绿色航道建设方面,形成了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相结合的新机制。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大力推动港口岸电、港口机械清洁能源使用、船舶污染物岸上接收转运设施建设,促进LNG加注站布局与建设。绿色船舶建设方面,累计拆解、改造老旧落后运输船舶4.3万余艘,新建、改建LNG动力示范船、三峡船型示范船279艘。绿色运输组织方式方面,着力发挥水运的比较优势和多式联运的组织优势,集装箱和大宗货物铁水联运比重持续提升,江海直达船舶规模不断扩大。
在各界的大力呼吁下,全国人大采纳了“非法采砂入刑”建议,并在长江流域付诸实践。长航局积极配合整治长江干线非法码头1361座,累计破获破坏长江生态环境刑事案件5500余起,长江水域危害生态环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生态长江、美丽长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局面逐步形成。
唐冠军强调,长江航运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启示,集中体现为“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必须坚持战略引领、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坚持服务宗旨、必须坚持提升治理能力等。
唐冠军表示,长江航运过去40年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现代化,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为此,该部门将通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大力实施“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不断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加快推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行业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举措,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唐冠军说,长江是横贯中国东中西部的水运大动脉,跻身世界上运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河流。回顾长江航运改革开放4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79年—1988年破冰启航期,航运市场逐步开放,行政管理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呈现出千帆竞发的新局面;1989年—1998年涉水闯滩期,航运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行政管理侧重于管市场,市场主体形成国有、集体、民营“三分天下”;1999年—2008年逐浪弄潮期,航运市场充分开放,行政管理侧重于管行业;2009年—2018年扬帆奋进期,航运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长江航运发展战略更加清晰,行政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唐冠军介绍,40年来,长江航运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基本适应到引领发展的历史性飞跃,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一是战略地位空前提升。40年来,长江黄金水道的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生态优势不断凸显,在国家战略中的主通道作用、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中的主骨架作用、在沿江产业布局中的主支撑作用、在多式联运中的主枢纽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基调作用日益增强,长江经济带一步步上升为国家核心战略。
目前,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和8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中上游地区达90%)主要依靠长江航运来实现;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000万人;每年对沿江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达2000亿元以上,间接贡献达4.3万亿元以上。
二是航运基础更加坚实。40年来,长江航道通航条件和支持保障设施大为改善,长江口深水航道全面建成,南京以下12.5米水深航道实现贯通,荆江“瓶颈”被初步打通,上游航道整治稳步推进,干支联通成网,长江干线全面建成高等级航道,并实现昼夜通航,通航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5万吨级海轮可满载直达南京港;南京至武汉航段可通航5000吨级海轮;武汉至重庆可通航5000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重庆以上航段实现了1000吨级船舶通航。三峡大坝建成形成了优良的库区航道;葛洲坝三线船闸、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和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升船机建成并投入运行。
同时,长江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亿吨大港从无到有,现在达到14个;万吨级生产性泊位从寥寥无几发展到587个;长江干线形成了三大航运中心、5个自由贸易区、22个主要港口、26个水运开放口岸。长江水系14省市拥有内河货运船舶近12万艘,船舶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日益提升,长江干线货船平均吨位从改革开放初期150吨提升到1780吨,增长近11倍,居世界先进水平。长江干线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成果显著,生产条件极大改善,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主体由过去国有经济一家独大,发展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存的格局。截至2017年底,长江水系14省市内河船舶运输企业达3700余家,港口企业2000余家。在运力发展方面,由过去政府对企业运力下达指令性计划,逐步转变为政府采取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运力总量、优化运力结构。在运价制定方面,由过去政府制定运输价格,逐步转变为内贸运输的运价和港口装卸费市场放开。
通过40年的改革发展,激发长江干线货运活力。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大幅增长,从1979年的0.4亿吨增长到2017年的26.9亿吨,增长66倍多,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内河第一;三峡船闸年货物通过量从0.34亿吨增长到1.42亿吨,增长3倍多;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从0.8亿吨增长到24.7亿吨,增长近31倍;集装箱由3.7万TEU增加到1750万TEU,增长472倍。液货危险品运输、商品车滚装运输和载货汽车滚装运输等各种专业化运输形式得到全面发展。
四是体制机制更加健全。40年来,长江航运管理体制不断调整,集中统一、权责一致、关系顺畅、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基本适应了航运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尤其是2016年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由长航局提议并创立的与沿江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沿江地市人民政府之间的“2+N”合作模式创立并巩固发展,系统内基层单位之间的区域联席会议制度基本建立,长江航运内外共建合力不断彰显。经过努力,长江航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是创新驱动强劲有力。40年来,长航局系统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航道维护管理、港口装卸设备研制应用、船型研发、船舶交通安全管理、三峡工程通航研究、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重大奖项,或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长江电子航道图和太阳能一体化系列航标灯,均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
同时,长航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涌现出了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一批科技人才队伍。“云上长航”不断推进,大数据体系初步构建,涵盖电子航道图、数字航道、电子巡航、电子签证/报港、远程申报、船舶动态监控、110指挥调度、北斗系统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或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长江航运的科技含量,增强了长江航运的核心竞争力。
六是生态保护成效显著。40年来,长江航运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发展的血脉,着力加强长江生态保护。绿色航道建设方面,形成了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相结合的新机制。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大力推动港口岸电、港口机械清洁能源使用、船舶污染物岸上接收转运设施建设,促进LNG加注站布局与建设。绿色船舶建设方面,累计拆解、改造老旧落后运输船舶4.3万余艘,新建、改建LNG动力示范船、三峡船型示范船279艘。绿色运输组织方式方面,着力发挥水运的比较优势和多式联运的组织优势,集装箱和大宗货物铁水联运比重持续提升,江海直达船舶规模不断扩大。
在各界的大力呼吁下,全国人大采纳了“非法采砂入刑”建议,并在长江流域付诸实践。长航局积极配合整治长江干线非法码头1361座,累计破获破坏长江生态环境刑事案件5500余起,长江水域危害生态环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生态长江、美丽长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局面逐步形成。
唐冠军强调,长江航运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启示,集中体现为“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必须坚持战略引领、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坚持服务宗旨、必须坚持提升治理能力等。
唐冠军表示,长江航运过去40年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现代化,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为此,该部门将通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大力实施“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不断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加快推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行业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举措,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城市投资环境报告
城市宏观数据
投资项目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