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租赁业摸索“新玩法” 供应链金融或成盈利关键

2018-10-09 行业:汽车行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813.47万辆、1809.61万辆,同比增长2.77%、3.53%;2017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901.5万辆、2887.9万辆,产销量连续9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消费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各路融资租赁资本纷至沓来。
  市场人士认为,虽然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增长,但其金融渗透率较发达经济体差距还很大。
  供应链金融或成盈利关键
  近两年以来,大量租赁公司被迫转型,面对汽车市场“大蛋糕”,纷纷将转型突破口指向汽车金融领域,而供应链金融成为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盈利的关键所在。
  “很大一部分的融资租赁公司经营的是对公汽车租赁业务,我们在这方面做的是供应链金融,将集团上下游企业联系起来并为其提供融资支持。”远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小雁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表示,集团控股的子公司主营平行进口车业务,相当于集团供应链里的一个核心企业。它的下游存在大量经销商客户,他们在采购汽车后会因为库存而占压资金,就进一步催生了融资租赁需求。
  胡小雁称,这部分业务是远大融资租赁的主导线,为公司贡献利润达90%以上。
  万亿级汽车消费市场带动大规模汽车存量产生。实际上,这一方面的融资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使得融资租赁公司更加意识到供应链支撑的必要性。某融资租赁公司汽车金融事业部总裁表示时表示,车辆实物的风控是B端汽车融资租赁的痛点。“如果汽车主机厂能够完整地看到4S店的经营状况,把整个产业链条都抓在手上,融资租赁公司的不良率才会降低。”
  众多大型汽车厂商也深谙其道。业内人士透露,上汽通用、奔驰、宝马等均成立了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体量可观并且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在胡小雁看来,苏宁、京东、阿里等巨头涉足汽车新零售业,同样也是沿着供应链金融这条路走。“如果能将零售终端把握住,那么这些企业的金融服务端为汽车库存进行融资的风险就会可控。”
  “以租代购”模式孕育新契机
  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中,互联网科技、消费群体、消费理念均已发生巨变,进而赋予汽车租赁业务以想象空间。不同于原来单一的业务模式,融资租赁公司也陆续布局消费者市场端的汽车租赁业务,力求“两条腿走路”。
  当消费者更加注重汽车的使用权、个性化而非所有权,“以租代购”模式就应运而生。据了解,该模式核心在于将汽车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租约到期后所有权可过户给客户,以此解决客户分期买车过程中首付金额过高的困扰。
  平安租赁是较早涉足该业务的融资租赁公司。据平安租赁董事长方蔚豪介绍,平安租赁自2015年起开展汽车租赁业务,布局对公、零售、经营性租赁三个业务方向。其中,“以租代购”是其个人端汽车租赁业务中不可或缺的利器。
  “客户通过平安车管家支付少量的前期租金,就可以提前开走车辆。在租赁到期后,客户可以选择将车退还,也可以选择支付尾款将车辆购买下来。”平安租赁副总经理李文艺举例道。
  与传统购车的信贷渠道相比,“以租代购”因为有审批门槛低、速度快,对征信要求较低等优势,正成为各大租赁公司争相抢占的高地。
  同时,随着互联网巨头入场,个人端的汽车融资租赁市场已呈现出“深红”状态。胡小雁认为,相较于普通融资租赁公司完全依靠线下获客的情况,互联网公司依托网络导流的支持,其个人汽车融资业务的开展的确更快。但他强调,一定要敬畏风险,不能简单地把互联网抢流量的“打法”移植到金融领域。
  方蔚豪表示,最终汽车融资租赁的竞争比拼的是成系统的体系,它能够支撑租赁公司在满足客户体验的同时还能把控风险,又能控制住成本,这才是核心要务。
最新行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