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加快布局校园金融 提高学生金融安全意识

2018-10-09 行业:金融服务
  近年来,校园成为金融诈骗事件的高发地,电信诈骗、暴力催收等问题时有发生。但随着商业银行逐渐回归校园,推出针对学生群体的金融产品,并开展丰富多样的金融知识教育活动,学生群体的金融安全意识逐渐提升,商业银行也收获了极具成长潜力的客群。
  “各类金融诈骗的案例给我敲响了警钟,如果以后要借款或分期,我会优先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会轻易相信网上宣传的‘优惠贷款’。”近日,在光大银行一场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现场,刚刚就读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大一新生王同学称。
  大学生消费需求强烈,但普遍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对理财、风险控制更是不甚了解,容易陷入骗子设下的“套路贷”“高利贷”陷阱。为此,原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于2017年6月联合发文,要求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特别提出要正观念,补教育。今年8月底,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启动“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引导学生远离校园不良网络贷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在刚结束的9月,除了光大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纷纷走入全国不同城市,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向学生介绍典型案例,普及金融知识。
  日前,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综合处处长王瑱在“腾讯财商教育公益基金——金融教育志愿者成长行动”活动上介绍,央行长期关注金融素养教育,早在2013年就牵头制定了《中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初稿)》,并在福州、临汾等地试点编写金融教材、开设金融课程,持续推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除了普及金融安全知识,监管部门提出要按照“疏堵结合、打开正门、扎紧围栏、加强治理”的总体思路,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进一步针对大学生合理需求研发产品。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纷纷加快布局校园金融的步伐,工商银行的“大学生融e借”、建设银行的“学生惠”、中国银行的“青春E贷”都是面向在校大学生的金融产品,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推出了类似产品。
  当前,互联网金融在学生群体中快速发展。蚂蚁花呗2017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花呗超过1亿的用户中,“90后”占比达到47.25%。
  业内人士表示,面对竞争者的“攻势”,商业银行必须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方面紧盯年轻客群需求,追求“高颜值”“时尚感”,丰富应用场景。
  “什么人更需要消费信贷?当然是年轻人,他们是消费的主力军,更是银行的重要客户。”工行牡丹卡中心总裁王都富介绍,工行不仅推出了“大学生融e借”,还联合分期乐推出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宇宙分期乐信用卡”,还推出以人气偶像为卡面的信用卡。
  当然,银行在校园领域依旧面临信用风险问题,传统的风控模式显然不够用。为此,多家银行积极发挥大数据决策中心的作用,利用大数据风控加强信贷的信息校验、额度申请、逾期监测等,提升银行的风险防控水平。
  发展正规金融可以发挥“良币驱逐劣币”的作用,从源头杜绝校园贷乱象发生。专家建议,针对校园金融市场,商业银行除了要开发针对高校的消费金融产品,合理设置消费信贷额度和利率,还要建立大学生的资信和承债评级模型,并着力培育大学生的财商素养和守信意识,让学生识别金融陷阱,做好自我保护。
最新行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