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乱象丛生 竞争格局日益激烈打响牌照争夺战

2018-09-13 行业:交通运输
  近日,因乐清滴滴司机强奸杀人案,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滴)再次陷入舆论漩涡。此次事件距离上次空姐搭顺风车遇害事件不过100多天,三个月内两个花季女孩遇害,网约车的安全问题又一次成为公众焦点。目前,滴滴遭深圳多部门联合约谈,整改不到位,将下架APP。
  就在风口之际,京东近期也爆出消息欲进军网约车服务,笔者通过天眼查发现,京东集团旗下快递子公司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一栏新增了“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
  事实上,公开资料显示,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虽然滴滴一家独大,但是2018年初以来,美团、高德、携程纷纷布局网约车市场,国内网约车的“鼻祖”易到重新入局,网约车市场一超多小的竞争格局或将延续,“新的赛季”就此开始。
  新旧势力为何纷纷布局网约车
  艾媒报告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网约专车/快车用户规模迅速增长,其中2016年整体用户量呈爆发式增长,增长率高达71.4%,而2016年之后整个行业用户水平增长逐步减缓,呈稳定增长发展态势,到2017年用户规模达到2.36亿人,2018年有望达到2.82亿人。
  网约车吸引各方势力前赴后继,还是这块“蛋糕”太诱人。网约车行业不仅有原来的首汽、曹操专车实力晋级,还有新来的美团、携程、高德利用自有平台把业务延伸至此。近期,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国有汽车公司正式签署移动出行意向书,确定整合三方优势资源,合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进军网约车领域。
  那么,网约车的诱惑究竟在哪里?
  首先,网约车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互联网出行的主战场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渗透率分别为40.1%和17.3%,而三、四线城市仍是一块等待挖掘的巨大蛋糕。2015年,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规模达681亿元,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预计2018年,市场交易规模将增至2678亿元,而后恢复平稳增长,2022年达5036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曾表示,共享经济内涵是基于陌生人存带的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行为和商业模式,其实核心和本质在于通过移动互联网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互联网用车行业还涉及到另一个关键词“绿色”。
  其次,传统车企入局网约车市场谋转型。城市交通出行专家徐康明表示,国内车企须大力投入网约车服务领域,这对扩大国内车企产销量有很大帮助。目前共享汽车中无论网约车、分时租赁,还是辅助公交或其他创新型服务供应商,基本都是采用现有车型。而现有车型可能更适合自驾,却无法满足对出行服务有一些特殊要求的群体,但车辆制造企业从事客运服务,则有利于今后的车辆定制化发展,对销量有很大帮助。同时,扩大出行服务,减少市民自购车的行为,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竞争格局日益激烈打响牌照争夺战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最早的网约车平台易到上线;2012年,滴滴出行上线之后网约车开始逐渐渗透全网,早年的网约车市场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双雄鼎立。2014年2月,Uber入局中国,网约车市场迎来了一轮高速的扩张和洗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接连涌入市场,最终这场群雄厮杀以滴滴出行收购快的和Uber,在行业确立龙头地位而告一段落。但在2017年,美团打车正式上线,2018年开始向中国网约车市场发起猛烈攻势,滴滴霸主地位遭到一定威胁。
  交通运输部联合七部委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网约车新政”)颁布后,各大网约车平台为了实现合法运营,开始逐城攻关,一场对网约车牌照的争夺在行业内酣战。
  以“货运版滴滴”起步的武汉“独角兽”公司斑马快跑便是在新政颁布前一个月杀入的网约车市场。斑马快跑曾向媒体透露,新政时代的网约车市场竞争就是摘取牌照的竞争。
  为了尽早在各地合法化运营,各大网约车平台纷纷加入“抢牌”大战。根据极光大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主流网约车平台中,持牌最多的是神州租车,其已先后拿到福州、苏州、北京、武汉、上海、广州等39座城市的网约车运营牌照;首汽约车位列第二,持有约34座城市的网约车运营牌照;而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滴滴出行仅名列第三,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还缺上海和广州两张牌照。易到、斑马快跑和曹操专车这三家企业则分别持牌18个、15个和14个。
  为打赢这场卡位战,各大网约车平台都在加大组建分公司的力度。斑马快跑切入网约车市场仅4个月时间,已在全国开设分公司156家,成立直营子公司7家;滴滴出行亦在全国开设了49个分公司,首汽约车开设分公司45个,神州专车、曹操专车、易到亦分别开设了近30个分公司。
  根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为了确保合格持证司机数量与网约车车辆发展匹配,各大网约车平台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滴滴出行和神州专车配合政策搞驾驶员培训,首汽约车按照“京人京牌”的标准面向社会招募合规的司机和车辆,斑马快跑与车厂、租赁企业合作及司机合伙人的形式提高平台运营能力。
  业内认为,经过取得运营资格的这一过渡期,更为规范的网约车市场已经将各大网约车平台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有望重塑新的行业格局。
  争相布局却乱象丛生
  然而随着网约车市场日渐扩大,问题随之产生。今年5月2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也点名目前网约车十大乱象:网约车乘车安全隐患、用户信息泄露问题、不正当竞争乱象、大数据杀熟现象、乘客投诉无门维权困难、网约车企业多地无证经营、“黑车”“马甲车”等不符合运营标准车辆频现、司机资质不达标现象较为常见、“爽约车”“计价不透明”“乱收费”等乱象滋生、司机刷单炒信行为。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如果网约车平台疏于审核、管理混乱,导致“黑车”混进平台开展非法营运,这将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权与财产安全权构成很大威胁。如果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消费者要通过截屏、拍照或录音等方式保留好证据,如车辆信息、司机联系方式、乘车起止时间甚至通话记录等,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
  有法律专家认为,消费者在使用网约车中权益保护如此脆弱,与当前市场格局有关。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对相关平台的垄断争议应引起关注,因为任何一家企业在竞争中独大,消费者往往就会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应该受到格外的重视。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网约车消费市场乱象丛生的原因在于市场缺乏系统完整的规范,目前整个行业的模式体系还不健全。网约车经济要朝着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包容普惠、多赢共享的商业模式迈进,尤其要注重创新与诚信兼顾,快捷与安全并重,规范与发展并举,实现经营自由与市场监管的有机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充分有序竞争是网约车行业发展的活力之源,只有通过不断的试错与容错,方能逐步摸索到兼顾司机端、平台端与乘客端三方利益的可持续盈利模式。易到董事长温晓东认为,网约车是共享经济很重要的一部分,最终是为了提高城市交通运力效率,而收取佣金的方式其实是在打击车主将汽车加入平台的积极性。因此减免佣金将有助于提高司机的积极性,这也是改善乘客出行体验的一个基础。
  监管趋严服务为中心才有出路
  6月1日,深圳市交委公布了最新的网约车专项整治行动结果,其中,携程网的名字赫然在列。据调查,携程网负责网约车平台经营业务的上海华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未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从事网约车平台经营,已经违反《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依法开具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此外,滴滴、曹操专车等也因为违反规定被处罚。
  6月5日,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网约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工作流程,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制度网络化建设。
  《通知》明确将重点针对未取得许可从事网约车经营、线上线下车辆人员不一致、信息泄露、不依法纳税、不正当竞争、非法经营资金支付结算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通知》还明确了分级分类的处置方式:根据平台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程度和整改情况,综合运用约谈、暂停发布、下架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以及停止互联网服务、6个月内停止联网或停机整顿等措施。是否恢复互联网服务,则需要联合监管发起部门根据整改情况提出处置意见,再按照流程处理。
  除了国家层面,各地方政府针对网约车也有相应的更加细致的规定,如深圳近日宣布,新增网约车必须都是纯电动车,这意味着有大量的合约到期的网约车都必须要更换成电动车。反观上次网约车商战,当时各路平台可以野蛮生长的前提,是当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规定不明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发布的文章认为,把网约车、传统巡游出租车并列为出租车,从根源上就决定了要沿用出租车监管制度来监管网约车这种新事物。
  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网约车行业正进入间歇期,创新的动力正在由外部竞争转变为内部挖潜,企业的创新还需立足于用户需求。接下来的网约车竞争中,网约车企业只有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有机会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并引领行业走向蓬勃发展。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合规,只有合规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新行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