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巴拉素镇投资环境评估分析报告

点击查看:陕西省产业投资与招商引资大数据
巴拉素镇投资环境六大要素综合评分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投资环境总体评分为57.2分,在全国32208个乡镇中排第16185名,超越全国49.8%的乡镇; 在陕西省1354个乡镇中,排在第697名,处于第二梯队 在榆林市的223个乡镇中排在第79名,处于第二梯队; 在榆阳区的24个乡镇中排在第10名,处于居中的位置。
指标 得分 全市排名 全省排名 全国排名 排名解读
整体经济实力548271417836超过全国44.6%的乡镇,整体经济实力中等
经济发展质量57.68370322237超过全国31%的乡镇,经济发展质量中等
区域开发强度62.9171245690超过全国82.3%的乡镇,区域开发强度中等
与巴拉素镇投资环境总体评分相近的乡镇:
1巴拉素镇整体经济实力分析
  • 巴拉素镇整体经济实力在全国乡镇中综合排名第17836名,超越全国其他44.6%乡镇; 在构成整体经济实力的5个指标中,巴拉素镇相对得分最高的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和二三产从业人员三个指标。
  • 在陕西省排名第714名,处于第二梯队位置; 在榆林市排名第82名,处于第二梯队位置; 在榆阳区排名第12名,处于居中的位置。
指标 得分 榆阳区排名 榆林市排名 省内排名 全国排名
工业总产值49.7128184427339
常住人口48.81710176424499
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49.562624010691
从业人员数量49.1159767323189
二三产从业人员49.41310074824221
1.1巴拉素镇工业总产值排名分析
  • 巴拉素镇工业总产值全国乡镇中排名第27339名,超过全国4869个乡镇,相当于超过15.1%的乡镇;
  • 在陕西省内,巴拉素镇工业总产值排名为第844名,在省内处于第三梯队的位置。
  • 在榆林市内,巴拉素镇工业总产值排名为第81名,在市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阳区内,巴拉素镇工业总产值排名为第12名,在区内处于居中的位置。
1.2巴拉素镇常住人口排名分析
  • 巴拉素镇常住人口全国乡镇中排名第24499名,超过全国7709个乡镇,相当于超过23.9%的乡镇;
  • 在陕西省内,巴拉素镇常住人口排名为第764名,在省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林市内,巴拉素镇常住人口排名为第101名,在市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阳区内,巴拉素镇常住人口排名为第17名,在区内处于偏后的位置。
1.3巴拉素镇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排名分析
  • 巴拉素镇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全国乡镇中排名第10691名,超过全国21517个乡镇,相当于超过66.8%的乡镇;
  • 在陕西省内,巴拉素镇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排名为第240名,在省内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
  • 在榆林市内,巴拉素镇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排名为第26名,在市内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
  • 在榆阳区内,巴拉素镇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排名为第6名,在区内处于靠前的位置。
1.4巴拉素镇从业人员数量排名分析
  • 巴拉素镇从业人员数量全国乡镇中排名第23189名,超过全国9019个乡镇,相当于超过28%的乡镇;
  • 在陕西省内,巴拉素镇从业人员数量排名为第673名,在省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林市内,巴拉素镇从业人员数量排名为第97名,在市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阳区内,巴拉素镇从业人员数量排名为第15名,在区内处于居中的位置。
1.5巴拉素镇二三产从业人员排名分析
  • 巴拉素镇二三产从业人员全国乡镇中排名第24221名,超过全国7987个乡镇,相当于超过24.8%的乡镇;
  • 在陕西省内,巴拉素镇二三产从业人员排名为第748名,在省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林市内,巴拉素镇二三产从业人员排名为第100名,在市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阳区内,巴拉素镇二三产从业人员排名为第13名,在区内处于居中的位置。
2巴拉素镇经济发展质量分析
  • 巴拉素镇经济发展质量在全国乡镇中综合排名第22237名,超越全国其他31%乡镇; 在构成经济发展质量的4个指标中,巴拉素镇相对得分最高的指标是从业人口比和人均产值二个指标。
  • 在陕西省排名第703名,处于第二梯队位置; 在榆林市排名第83名,处于第二梯队位置; 在榆阳区排名第11名,处于居中的位置。
指标 得分 榆阳区排名 榆林市排名 省内排名 全国排名
人均产值50126778726978
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49.7106379027030
从业人口比50.6119927710535
非农从业人员比33.8119576024012
2.1巴拉素镇人均产值排名分析
  • 巴拉素镇人均产值全国乡镇中排名第26978名,超过全国5230个乡镇,相当于超过16.2%的乡镇;
  • 在陕西省内,巴拉素镇人均产值排名为第787名,在省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林市内,巴拉素镇人均产值排名为第67名,在市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阳区内,巴拉素镇人均产值排名为第12名,在区内处于居中的位置。
2.2巴拉素镇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排名分析
  • 巴拉素镇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全国乡镇中排名第27030名,超过全国5178个乡镇,相当于超过16.1%的乡镇;
  • 在陕西省内,巴拉素镇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排名为第790名,在省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林市内,巴拉素镇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排名为第63名,在市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阳区内,巴拉素镇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排名为第10名,在区内处于居中的位置。
2.3巴拉素镇从业人口比排名分析
  • 巴拉素镇从业人口比全国乡镇中排名第10535名,超过全国21673个乡镇,相当于超过67.3%的乡镇;
  • 在陕西省内,巴拉素镇从业人口比排名为第277名,在省内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
  • 在榆林市内,巴拉素镇从业人口比排名为第99名,在市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阳区内,巴拉素镇从业人口比排名为第11名,在区内处于居中的位置。
2.4巴拉素镇非农从业人员比排名分析
  • 巴拉素镇非农从业人员比全国乡镇中排名第24012名,超过全国8196个乡镇,相当于超过25.5%的乡镇;
  • 在陕西省内,巴拉素镇非农从业人员比排名为第760名,在省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林市内,巴拉素镇非农从业人员比排名为第95名,在市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阳区内,巴拉素镇非农从业人员比排名为第11名,在区内处于居中的位置。
3巴拉素镇区域开发强度分析
  • 巴拉素镇区域开发强度在全国乡镇中综合排名第5690名,超越全国其他82.3%乡镇; 在构成区域开发强度的3个指标中,巴拉素镇相对得分最高的指标是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和城镇建成区面积二个指标。
  • 在陕西省排名第124名,处于第一梯队位置; 在榆林市排名第17名,处于第一梯队位置; 在榆阳区排名第3名,处于靠前的位置。
指标 得分 榆阳区排名 榆林市排名 省内排名 全国排名
城镇建成区面积5010311385387
地区建成区开发比例48.4106340113183
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50.9217843553
3.1巴拉素镇城镇建成区面积排名分析
  • 巴拉素镇城镇建成区面积全国乡镇中排名第5387名,超过全国26821个乡镇,相当于超过83.3%的乡镇;
  • 在陕西省内,巴拉素镇城镇建成区面积排名为第138名,在省内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
  • 在榆林市内,巴拉素镇城镇建成区面积排名为第31名,在市内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
  • 在榆阳区内,巴拉素镇城镇建成区面积排名为第10名,在区内处于居中的位置。
3.2巴拉素镇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排名分析
  • 巴拉素镇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全国乡镇中排名第3553名,超过全国28655个乡镇,相当于超过89%的乡镇;
  • 在陕西省内,巴拉素镇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排名为第84名,在省内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
  • 在榆林市内,巴拉素镇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排名为第17名,在市内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
  • 在榆阳区内,巴拉素镇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排名为第2名,在区内处于靠前的位置。
3.3巴拉素镇地区建成区开发比例排名分析
  • 巴拉素镇地区建成区开发比例全国乡镇中排名第13183名,超过全国19025个乡镇,相当于超过59.1%的乡镇;
  • 在陕西省内,巴拉素镇地区建成区开发比例排名为第401名,在省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林市内,巴拉素镇地区建成区开发比例排名为第63名,在市内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
  • 在榆阳区内,巴拉素镇地区建成区开发比例排名为第10名,在区内处于居中的位置。
关于本页面县域投资环境评估模型的特别说明:
  • 单纯地说一个区域的投资环境好与不好,其实是意义不大;科学的说法是:某地的投资环境对于某类项目投资环境好,对某类项目投资环境不好。
  • 在一个城市的行政区分布中,通常处于中心的位置的“区”,更适合发展服务业,或服务业与制造业并重;而“县”通常处于城市的相对周边地带,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一般较弱,通常更适合发展一般制造业,所以我们的县域投资环境评估模型是以一般制造业为评估对象。
  • 当一个行政县在我们的评估模型中得分较低,只是说明这个行政县在发展一般制造业的投资环境较差,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靠后;但这个行政县有可能拥有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或许在发展旅游业、大健康产业方面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也可能拥有某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可以借助资源发展某种特色产业。
  • 所以,总体得分低的区域,不代表没有发展机会,可以寻求特色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