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后又开启“看海”模式,海绵城市离我们有多远

2017-08-02 行业:综合
今年第二号台风“苗柏”来得快去得也快,但雨水“拥抱”城市的热情却丝毫未减。连日的暴雨造就了“一片汪洋市”的奇观,居民们都“望洋兴叹”。
自打入夏以来,暴雨突袭致就使全国不少城市陷入“看海”窘境,“逢雨必涝”仍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大“痼疾”。而“海绵城市”作为城市防治涝灾的“一贴良方”,其关注度和投资热度都持续升温。
海绵城市知多少?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是近年来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大力倡导的新模式。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事业,涉及规划、道路、给排水、结构、园林、景观等多个专业,各专业之间的衔接配合至关重要。

暴雨后又开启“看海”模式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大都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具体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

图表海绵城市的六大模块

暴雨后又开启“看海”模式

暴雨后又开启“看海”模式

海绵城市获得政策助攻

图表海绵城市政策演进

暴雨后又开启“看海”模式

海绵城市发展的先行者
试点城市分布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城市被选定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
这30个试点城市将分三年获得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

图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汇总

暴雨后又开启“看海”模式

试点城市绩效几何
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2016年度绩效考核名单已经公布,深圳、青岛分别位列第二批的首名和次名,南宁和池州则是第一批的三、四名。目前,深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比例为5.5%,已完工和已开工项目占比近50%。

图表2016年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绩效考核排名

暴雨后又开启“看海”模式

数据来源:国家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
海绵城市投资空间测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根据这一目标以及全国建成区面积数据,我们对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
海绵城市总投资2020年将突破万亿,2030年接近十万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全国建成区面积为49772.63平方公里,按照年复合增长率3%,到2020年全国建成区面积约为49772.63*(1+3%)^6,即约59000平方公里,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为80000平方公里。按照住建部估计的海绵城市建设每平方公里投资1-1.5亿元测算,到2020年,总投资规模将达到11800-17700亿,到2030年,总投资规模将达64000-96000亿元。

图表海绵城市建设总投资测算

暴雨后又开启“看海”模式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测算
海绵城市投资机会前瞻
海绵城市是一个新颖且综合性较强的城市建设理念,目前的上市公司中并没有一家
完全内生于海绵城市概念的纯粹标的,现在的受益标的均是以原主营业务为突破口,
从不同角度切入海绵城市建设领域。
对产业链进行梳理可以看出,“规划监测”、“园林施工”、“设备建材”和“污水处理”、等细分领域作为市场的主要突破口。
一、服务方向:规划与监测
(一)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是指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于项目建设的区块功能,控制指标等方向性内容进行确认;详细设计是根据总体规划的内容,确定具体实施方法。
规划设计类公司可从项目早期规划阶段介入,与政府方面建立良好关系,在后期竞
争中获得先天优势,这类标的有“华控赛格”。
(二)环境监测
海绵城市建设中很多理念与智慧环保重合度高,另外在项目后期运维期间,环境监测系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为“聚光科技”和“雪迪龙”等环境监测类标的切入市场构筑了渠道。
二、建筑方向:市政园林
要建设依靠吸纳积蓄方式吸收雨水的海綿城市,关键在于自然海綿体的建设、维持和保护以及人工海綿体的建设。这样一方面需要在城市中铺设人工海绵体以取代硬质路面,另一方面需要保护扩大已有的自然海綿体,对已有湖泊河流湿地等海绵体的维护或通过生态手段,例如铺设耐潮喜湿植物及人工湿地、淡水海綿、生态浮岛等复建复原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生态空间。因此生态修复产业和园林产业将成为主要受益产业。在已有实践中,绿色屋顶、绿色墙面、下凹式绿地等微观工程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未来有望成为带动产业增长的支柱。
三、建材方向:透水材料及管道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管材,水泵,水泥,以及新型建材如透水水泥,透水铺装等。
(一)透水材料

图表透水混凝土

暴雨后又开启“看海”模式

多个国家也已经对透水混凝土在透气、透水、吸声降噪、净化水体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拓展其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应用,也对相应的技术和产品申请了多项专利。
我国对于透水混凝土的研究起步较晚,现阶段对透水混凝土微观结构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今后应深入进行透水混凝土微观结构的研究,逐步改善透水混凝土的宏观性能,将透水混凝土大规模应用于现代“海绵城市”中。这样透水混凝土才有机会成为海绵城市发展建设首选地面铺装材料。
(二)涉水管道
过去的2016年,尽管总产量的增幅略有下降,我国依然是塑料管道生产和应用的最大国家。
管道行业发展整体稳中有升,年产量约为1436万t,同比增长4.06%,年出口量约58.22万t,同比增长5.87%。
具体对比各领域塑料管道的应用情况,涉水领域需求空间广阔的特征非常明显。其中,塑料管道在含饮水安全、灌排工程等应用的农用领域应用量达到360万t,市场份额占比高达25.1%,市政给水、排水,建筑给水、排水则以22%和16%的比例分列其后。

图表2016年塑料管道各领域应用情况

暴雨后又开启“看海”模式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十三五”期间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住宅产业化等市场的新机遇,将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四、环保方向:污水处理
雨水吸纳能力提高后,中水回用,污泥处理将成重点发展方向。海綿城市会形成大量的雨水存留,经过多层吸纳后这些雨水不能留存的部分仍将成为污水或污泥。相比过去直接集中雨水进行排放,海綿城市对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污水处理方面,国家通过财政及政策扶持,不断促进水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2009至2015年期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由1,878座增至3,542座,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25%,污水日处理能力由1.05亿吨/日增至1.70亿吨/日。
PPP模式将成为海绵城市最重要的融资模式
应用分析
我国海绵城市的项目规模较大,不乏十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项目,牵扯着许多错综复杂的建设项目,所以PPP融资模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需求较大。

图表海绵城市的PPP投融资模式链

暴雨后又开启“看海”模式

投资规模
截至2016年12月22日,依据财政部PPP项目库,明确标注的海绵城市PPP项目已达57个,总投资额合计1151.60亿元。
未来几年,将是第二批试点海绵城市陆续落地的时期,期待科学、市场化的PPP机制能够助推海绵城市项目可持续发展。

图表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规模

暴雨后又开启“看海”模式

中投小顾分析认为,随着厄尔尼诺等恶劣天气现象影响程度的加深,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顽疾将会逐步显现,海绵城市建设布局将成为大势所趋。
目前,全国各地都因地制宜地探索海绵城市的建设路径,一批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点成为建设先锋,行业发展的具体模式将会逐步走向成熟,
两年来,海绵城市获得政策和资本的青睐,加上PPP融资模式的支持,我们预计海绵城市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投资前景可期。